《邛竹杖帖》 -王羲之草书《十七帖》之一

 関壹開書画   2023-10-06 10:20   899 次浏览 人阅读  0 条评论

《邛竹杖帖》 -王羲之草书《十七帖》之一

邛竹杖帖 ,东晋王羲之法帖。

《邛竹杖帖》是《十七帖》丛帖的一种,作者是王羲之,它的风格也体现了《十七帖》的整体面貌。

又名《邛竹帖》,《十七帖》丛帖第十二通尺牍。

《邛竹杖帖》 -王羲之草书《十七帖》之一

王羲之《十七帖》之邛竹杖帖

【释文】去夏得足下致邛竹杖,皆至。此士人多有尊老者,皆即分布。令知足下远惠之至。

【译文】去年夏天,您送来的邛竹杖都收到了。此地有很多 上年纪的老人,我随即把这些手杖都分送给他们了,让他们感受到远在益州的您 对老人的关爱。

去年夏季您送致的邛竹杖,都收到了。此间士人中许多人年纪已老,我随即将这些邛竹杖分送给他们了,并告知他们是您从遥远的益州送来的。

《右军书记》未著录此帖文字。《宣和书谱》亦未著录此帖目。《淳化阁帖》卷八有《周益州帖》(亦称《邛竹杖帖》),所记事宜与此帖相关,文曰:“周益州(周抚)送此邛竹杖,卿尊长或须,今送。”即羲之将周抚所送邛竹杖分布友人之尊长。将《周益州帖》与此帖参照,可知王羲之在晚年某夏得到周抚送致的邛竹杖,数量不寡。不久,王羲之将这些邛竹杖分送诸友中之尊老者,并宣明乃周抚“远惠”之物。于次年写此尺牍答周抚。
邛竹杖由邛竹加工而成。邛竹产於西南地区,扬雄《蜀都赋》曰:“邛竹缘岭。”邛竹杖,最早记载见於《史记》卷一一六西南夷传,曰:“博望侯张骞使大夏来,言居大夏时见蜀布、邛竹杖。”邛乃山名,邛竹节高实中,状如人剡,俗称“扶老竹”。从汉代起,筇竹杖或邛竹杖便成了士大夫常常提起的物事,历代文人诗客吟咏不绝,乃至“筇”成了手杖的代称,如“扶筇”便是拄杖的意思。

《十七帖》的用笔特点主要表现为一种不激不厉的平和状态,笔画的提按转折交代得十分明确,点画稳定、扎实。加之刻本的原因,更是增加了其古朴的质感。正如《湛园书论》所说的“点画拖曳之间,若断若续,而锋棱宛然,真意不失,此为至精至妙。”

《十七帖》结字温文尔雅,从容潇洒,没有过度的夸张、强调、冲突,而是以理性的架构为主,从而表达出一种蕴藉、含蓄的文人气质。单字以独立的形式为主,连带不多,而气势贯通畅达,主要靠体势上的“暗连”,上下字之间的大小、方圆、长短、欹侧,默契配合,生动自然,不着痕迹,“状若断而还连”——这也是一种深层次、高境界、以内涵为主而非形式至上的行气特征(或曰章法模式)。

《十七帖》全集介绍

《十七帖》中的多封信札,是王羲之写给他的老朋友益州刺史周抚的。因为第一封信开头是“十七”二字,于是统称为《十七帖》。《十七帖》丛帖共二十九帖,目录如下:

01、郗司马帖;02、逸民帖;03、龙保帖;04、丝布衣帖;05、积雪凝寒帖;06、服食帖;07、知足下帖;08、瞻近帖;09、天鼠膏帖;10、朱处仁帖;11、七十帖;12、邛竹杖帖;13、蜀都帖(游目帖);14、盐井帖;15、远宦帖(省别帖);16、都邑帖(旦夕帖);17、严君平帖;18、胡母帖;19、儿女帖;20、谯周帖;21、汉时讲堂帖;22、诸从帖;23、成都城池帖;24、旃罽胡桃帖;25、药草帖;26、来禽帖;27、胡桃帖;28、清晏帖;29、虞安吉帖。

《十七帖》目录主要依据收藏于香港中文大学的孔氏岳雪楼本《十七帖》,孔氏岳雪楼本为“僧权”全本,摹刻于南朝梁内府所藏原迹。

作者简介

王羲之(321-379年,一作303-361年)字逸少。东晋著名书法家。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初任秘书郎,后任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右军将军、会稽内史等,世称王右军。后因与扬州刺史王述不和,辞官定居会稽山阴(今绍兴)。王羲之出身于建康乌衣巷显赫的王家,是王导之侄。曾与谢安共登冶城,“悠然遐想,有高世之志。”早年从卫夫人学书法,后来改变初学,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繇。博采众长,备精诸体,一变汉魏以来质朴的书风,独创妍美流便的新体。王羲之的正书、行书为古今之冠,人赞其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王羲之为历代学书法者所崇尚,被奉为“书圣”。其作品真迹无存,传世者均为后人摹本。行书以《兰亭序》为代表作,草书以《初月帖》、《十七帖》,正书以《黄庭经》、《乐毅论》最著名。

本文地址:http://guanyikai.com/548.html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由 书法培训班 编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日内删除。
本站告知:内容仅为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