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帖》成都城池帖-王羲之草书《十七帖》之一

 関壹開書画   2023-10-17 10:46   943 次浏览 人阅读  0 条评论

《成都帖》成都城池帖-王羲之草书《十七帖》之一

成都城池帖 ,东晋王羲之创作的法帖。

《成都城池帖》为《十七帖》丛帖第二十三通尺牍。草书,5行,48字。信中,王羲之再次向周抚问及蜀地风物,如成都城池、门屋、楼观等。《成都城池帖》已不同《十七帖》前面二十二帖,书法风格开始呈现“去古质、显今妍”的面貌。

《成都城池帖》又称《成都帖》、《往在都帖》、《诸葛显帖》。《右军书记》有录文。《鼎帖》、《二王帖》收刻。

《成都帖》成都城池帖-王羲之草书《十七帖》之一

王羲之《十七帖》之成都帖

【释文】往在都见诸葛显,曾具问蜀中事。云成都城池门屋楼观,皆是秦时司马错所修,令人远想慨然。为尔不?信一一示,为欲广异闻。

【译文】

以前在建康曾经见到诸葛显,问他不少蜀国的事情。据他说成都的城池,房屋,楼阁等,还都是秦将司马错当蜀地郡守时建造的,悠久的历史遗迹令人感叹。不知道是否如此?您再来信的时候给讲述一下,我在这里可以多了解到一些蜀地的异闻趣事。

注解:《成都城池帖》第四行后半段右侧加“令人远想慨然”六字。“诸葛显”,包世臣《十七帖疏证》考证为诸葛显诸葛乔(诸葛亮之子)的孙子。

《十七帖》自《成都城池帖》开始,风格开始纵逸,与《清晏帖》《胡桃帖》笔意相仿,流美畅达。吕凤子《中国画法研究》对书画中的线条表情做过说明:“凡属表示愉快感情的线条,无论其状是方、圆、粗、细,其迹是燥、湿、浓、淡,总是一往流利,不作顿挫;转折也是不露圭角的。”《成都城池帖》中的线条顿挫之势已几无可见。“为欲广异闻”五字在《盐井帖》中亦曾出现,但在《成都城池帖》更为肯定、开张。

王羲之在《成都城池帖》中一改字势横广为修长,如“葛、成、都、是”等字。清钱泳《书学》中说:“古人之书,原无所谓姿媚者,自右军一开风,遂致姿媚横生,为后世行草祖法。”在《胡桃帖》中“种果”二字纵横比更达近三倍之多。这种纵引书风的形成,源于王羲之“位居江南,其秀丽山水的陶染,使士人在大自然的洗礼下,在玄学气氛的笼罩下,创造了一种符合时代审美观的书体,具有自然而超脱的抒情性,不同于汉魏书法所具有的质朴雄强风格”,王羲之开创奇清新流的优美的书体,“清真潇洒,精妙入神,高情远韵,溢于字里行间。”

《十七帖》全集介绍

《十七帖》中的多封信札,是王羲之写给他的老朋友益州刺史周抚的。因为第一封信开头是“十七”二字,于是统称为《十七帖》。《十七帖》丛帖共二十九帖,目录如下:

01、郗司马帖;02、逸民帖;03、龙保帖;04、丝布衣帖;05、积雪凝寒帖;06、服食帖;07、知足下帖;08、瞻近帖;09、天鼠膏帖;10、朱处仁帖;11、七十帖;12、邛竹杖帖;13、蜀都帖(游目帖);14、盐井帖;15、远宦帖(省别帖);16、都邑帖(旦夕帖);17、严君平帖;18、胡母帖;19、儿女帖;20、谯周帖;21、汉时讲堂帖;22、诸从帖;23、成都城池帖;24、旃罽胡桃帖;25、药草帖;26、来禽帖;27、胡桃帖;28、清晏帖;29、虞安吉帖。

《十七帖》目录主要依据收藏于香港中文大学的孔氏岳雪楼本《十七帖》,孔氏岳雪楼本为“僧权”全本,摹刻于南朝梁内府所藏原迹。

作者简介

王羲之(321-379年,一作303-361年)字逸少。东晋著名书法家。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初任秘书郎,后任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右军将军、会稽内史等,世称王右军。后因与扬州刺史王述不和,辞官定居会稽山阴(今绍兴)。王羲之出身于建康乌衣巷显赫的王家,是王导之侄。曾与谢安共登冶城,“悠然遐想,有高世之志。”早年从卫夫人学书法,后来改变初学,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繇。博采众长,备精诸体,一变汉魏以来质朴的书风,独创妍美流便的新体。王羲之的正书、行书为古今之冠,人赞其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王羲之为历代学书法者所崇尚,被奉为“书圣”。其作品真迹无存,传世者均为后人摹本。行书以《兰亭序》为代表作,草书以《初月帖》、《十七帖》,正书以《黄庭经》、《乐毅论》最著名。

本文地址:http://guanyikai.com/593.html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由 书法培训班 编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日内删除。
本站告知:内容仅为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