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毋从妹帖》 -王羲之草书《十七帖》之一

 関壹開書画   2023-10-12 14:59   665 次浏览 人阅读  0 条评论

《胡毋从妹帖》 -王羲之草书《十七帖》之一

胡母帖 ,东晋王羲之所著《十七帖》丛帖第十八通尺牍。

《 胡母帖》 为《十七帖》丛帖第十八通尺牍。草书,5行,42字。信中言及王羲之在会稽内史的官职上诸事极不顺利。

《胡母帖》又名《永兴帖》。《右军书记》无录文。《鼎帖》、《二王帖》、《戏鸿堂帖》、《快雪堂帖》、《翰香馆帖》收刻。《宣和书谱》录有《永兴帖》目。

《胡毋从妹帖》 -王羲之草书《十七帖》之一

王羲之《十七帖》之胡毋从妹帖

【释文】

胡毋氏从妹平安。故在永兴居。去此七十也。吾在官,诸理极差。顷比复勿勿。来示云,与其婢问。来信{?}不得也。

【译文】

嫁到胡毋家的从妹平安,她一直居住在永兴,离这里约七十里地。我担任本地官职,政务处理的很不顺利,心绪不佳。您说的让女仆带来的信,至今还未收到。

注解:《胡母帖》“胡母氏从妹平安”中的胡母,复姓,读音为hú wù。从妹,未详何人。胡母氏的郡望为泰山奉高县,王羲之从妹所嫁胡母氏,指胡母辅之的儿子胡母谦之。永兴,属会稽郡,在山阴西北面,今浙江萧山县。“吾在官,诸理极差”句,“在官”是指王羲之在会稽内史任上,即公元351年——355年(晋永和七年至十一年间),言“诸理极差”,指为政之事。王羲之为会稽,曾为两件事所扰:一是东土荒灾;一是王述复出后对会稽刑政方面的刁难,王羲之因而深以为耻。辞郡之事,亦由此导致。

《胡母帖》中的“胡、问、得”等字为圆折笔画,《十七帖》在这些笔画中很注意折曲的幅度、用笔的发力点,圆中加方,方中有圆,使很多圆转笔画都圆润灵活。

《胡母帖》看似平淡,实以熟练笔法强化了字的连接,笔断意连。除行距宽疏,字距也字字拉开,增加一份散淡意境。在诸多的信札中,《胡母帖》与《诸从帖》格外匀称灵秀,平和典雅。

清代姚配中《论书诗自注》说:“不按则血不融,不提则筋不劲。”《胡母帖》中运笔刚柔并济,疾徐有致。疾则彰显筋力,徐则血肉丰满。“氏、在、顷、复、信”等字铺毫运力,笔笔送到,字字刚劲有力。“平、安、永、兴、示、云”等字柔姿绰约,尤以“平安”二字更见缥缈。“母”字骨藏肉圆,“从”字骨肉匀和。

《十七帖》全集介绍

《十七帖》中的多封信札,是王羲之写给他的老朋友益州刺史周抚的。因为第一封信开头是“十七”二字,于是统称为《十七帖》。《十七帖》丛帖共二十九帖,目录如下:

01、郗司马帖;02、逸民帖;03、龙保帖;04、丝布衣帖;05、积雪凝寒帖;06、服食帖;07、知足下帖;08、瞻近帖;09、天鼠膏帖;10、朱处仁帖;11、七十帖;12、邛竹杖帖;13、蜀都帖(游目帖);14、盐井帖;15、远宦帖(省别帖);16、都邑帖(旦夕帖);17、严君平帖;18、胡母帖;19、儿女帖;20、谯周帖;21、汉时讲堂帖;22、诸从帖;23、成都城池帖;24、旃罽胡桃帖;25、药草帖;26、来禽帖;27、胡桃帖;28、清晏帖;29、虞安吉帖。

《十七帖》目录主要依据收藏于香港中文大学的孔氏岳雪楼本《十七帖》,孔氏岳雪楼本为“僧权”全本,摹刻于南朝梁内府所藏原迹。

作者简介

王羲之(321-379年,一作303-361年)字逸少。东晋著名书法家。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初任秘书郎,后任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右军将军、会稽内史等,世称王右军。后因与扬州刺史王述不和,辞官定居会稽山阴(今绍兴)。王羲之出身于建康乌衣巷显赫的王家,是王导之侄。曾与谢安共登冶城,“悠然遐想,有高世之志。”早年从卫夫人学书法,后来改变初学,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繇。博采众长,备精诸体,一变汉魏以来质朴的书风,独创妍美流便的新体。王羲之的正书、行书为古今之冠,人赞其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王羲之为历代学书法者所崇尚,被奉为“书圣”。其作品真迹无存,传世者均为后人摹本。行书以《兰亭序》为代表作,草书以《初月帖》、《十七帖》,正书以《黄庭经》、《乐毅论》最著名。

本文地址:http://guanyikai.com/572.html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由 书法培训班 编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日内删除。
本站告知:内容仅为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