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平安帖(草书平安帖)

 関壹開書画   2023-07-05 11:24   193 次浏览 人阅读  0 条评论

王羲之平安帖(草书平安帖)

《平安帖》,是王羲之的书法精品力作,曾被乾隆帝盛誉可以媲美“三希堂”瑰宝,《平安帖》可称顶级藏品,《平安帖》最早见于《宣和书谱》著录,四行,四十一字。中国嘉德2010年秋拍夜场上,备受关注的书圣王羲之的草书《平安帖》拍出了3.08亿元的高价。

王羲之平安帖(草书平安帖)

《平安帖》原文:十二月六日。告姜道等。岁忽终。感叹情深。念汝不可往。得去十月书。知姜等平安。寿故不平。复悬心。顷异寒。

《平安帖》大意:十二月六日,告姜道等诸人,岁月如逝,转眼又快要到年终了,深为感叹。我很想念你们,但又不能前往见你们。收到你们去年十月的来信,知道、姜等人的近况尚好,只是寿的旧病尚未恢复,令我十分担忧。最近天气异常寒冷。

行书《平安帖》为东晋王羲之书写尺牍作品。今存墨迹本为唐代双钩摹搨,硬黄纸本。纵24.7厘米,4行27字。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另有绢本墨迹草书《平安帖》,为宋临摹本。纵24.5厘米,横13.8厘米,共4行,41字。

王羲之平安帖(草书平安帖)

草书《平安帖》

草书《平安帖》因隔水上标题“晋右将军会稽内史王羲之平安帖”而名。绢本墨迹本《平安帖》与北宋《绛帖》法帖第六收刻的《告姜道帖》前半部分内容相同。《告姜道帖》九行七十四字,墨迹本《平安帖》四行四十字。徐邦达在所著《古书画伪讹考辨》一书中认为是南宋勾摹本。金运昌在《管窥草书〈平安帖〉》一文中则认为是北宋王诜临本。

【名称】平安帖

【摹临】宋代

【材质】绢本墨迹

【规格】纵24.5厘米,横13.8厘米,共4行,41字。

刻帖:与墨迹本草书《平安帖》前四行内容相同的草书《告姜道帖》,首见于北宋潘师旦的《绛帖》中。收刻王羲之的《告姜道帖》,共九行,七十四字;对比刻帖,绢本墨迹草书《平安帖》只留有前四行计四十一个字。南宋《澄清堂帖》亦刻录。草书《平安帖》刻于明代文征明的《停云馆帖》中,草书《平安帖》刻于第四卷,有《平安帖》四行,即从绢本摹出,尺寸大小相同。之后帖石由长洲文氏先后转归寒山赵氏、武进刘氏、常熟钱氏、镇洋毕氏、桐乡冯氏等。逮至晚明,董其昌刻《戏鸿堂帖》,据澄清堂本摹勒了《告姜道帖》。稍后的陈瓛刻《玉烟堂帖》亦然。

著录:北宋《宣和书谱》对于《平安帖》的记载只有目录。《宣和书谱》中记录的王羲之帖被分为行书和草书两类。两类中都有《平安帖》。纸本行书《平安帖》摹搨墨迹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与草书《平安帖》内容不同。清代乾隆得到《平安帖》后,将其著录于《石渠宝笈》,并题赞“可亚《时晴帖》”。之后各种影印王羲之法书图录中皆未见此帖。 [5]

收藏

草书《平安帖》在元代为柯九思收藏,在绢面左右及宋绫隔水的骑缝上盖有他多方收藏印。明初收藏于李锦之手,之后为文徵明所得,1541年(明嘉靖二十年)文氏父子将其刻入《停云馆法帖》卷四,被文氏认定为唐人所摹。文徵明又将《平安帖》传与长子文彭。后被明代朱忠僖、王世懋、孙鑛等收藏。明末藏于安徽歙县收藏家吴琮生处。清初分别藏于曹溶、李宗孔及梁清标家,梁清标去世时被收入清内府。

王羲之草书《平安帖》天价成交逾三亿

嘉德秋季拍卖会“秋光万华——清代宫廷艺术集粹”专场在京举槌,吸引了海内外的众多藏家,现场气氛热烈。众多作品以高出估价数倍的价格成交,其中,王羲之草书《平安帖》(如图)以3.08亿元人民币成交,再创书画拍卖成交纪录。

乾隆皇帝曾盛誉本帖“可亚时晴”,媲美“三希堂”瑰宝王羲之《快雪时晴帖》,民间流传王羲之高古摹本无出其右,堪称顶级藏品。王羲之草书《平安帖》最早见于北宋著名丛帖《绛帖》,后经《宣和书谱》著录,当时共有九行,后被一分为二。此次中国嘉德秋拍亮相的为前半部,纵24.5厘米,横13.8厘米,四行,41字。据悉,此帖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乾隆御题两次,且历经多位收藏家收藏,流传有序,极其难得。

此外,同于该专场上拍的石渠宝笈著录的三件作品均创出高价:陈栝《情韵墨花》拍出1.1368亿元人民币;文征明行书《西苑诗》册页(十六开三十一页)以5208万元人民币高价成交;乾隆皇帝《盘龙松》以4536万元人民币被竞得。

本文地址:http://guanyikai.com/73.html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由 书法培训班 编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日内删除。
本站告知:内容仅为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