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峄山刻石,峄山刻石 ,秦代刻石,李斯小篆

 関壹開書画   2023-11-12 12:19   954 次浏览 人阅读  0 条评论

峄山刻石 ,秦代刻石,李斯小篆

《峄山刻石》是刊刻于秦代的一方摩崖石刻,又称“峄山石刻”“峄山碑”“峄山铭”“绎山刻石”“绎山石刻”“绎山碑”“绎山铭”等,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始皇诏”)刻于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后半部分(“二世诏”)刻于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传为李斯所书,属小篆书法作品,与《泰山刻石》《琅琊刻石》《会稽刻石》合称“秦四山刻石”。刻石原在山东邹县峄山书门,毁于南北朝时期,现有宋代摹刻碑存于西安碑林,元代摹刻碑存于邹城博物馆。

《峄山刻石》的前半部分刻144字,赞扬秦始皇的正义战争和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给百姓带来的好处; 后半部分刻79字,记录了李斯随同秦二世出巡时上书请求在秦始皇所立刻石旁刻诏书的情况。书法上,其用笔单纯齐一,藏锋逆入,圆起圆收,转角处都呈弧形,无外拓之笔;结字对称均衡,又强调在对称中求变化;章法秩序井然,具有节奏韵律感。

峄山刻石 ,秦代刻石,李斯小篆

峄山刻石 ,秦代刻石,李斯小篆

“始皇诏”

皇帝立国,维初在昔,嗣世称王。讨伐乱逆,威动四极,武义直方。戎臣奉诏,经时不久,灭六暴强。廿有六年,上荐高号,孝道显明。既献泰成,乃降専(专)惠,寴䡅(亲巡)远方。登于绎山,群臣从者,咸思攸长。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功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世无万数,陀及五帝,莫能禁止。廼(乃)今皇帝,壹家天下,兵不复起。𤉣(灾)害灭除,黔首康定,利泽长久。群臣诵略,刻此乐石,以箸经纪。

“二世诏”

皇帝曰:“金石刻,尽始皇帝所为也。今袭号而金石刻辞不称始皇帝。其于久远也,如后嗣为之者,不称成功盛德。”丞相臣斯、臣去疾、御史夫=臣德昧死言:“臣请具刻诏书金石刻,因明白矣。臣昧死请。”制曰:“可。”

郑文宝跋(宋代摹刻碑)

秦相李斯书《峄山碑》,迹妙时古,殊为世重。故散骑常侍徐公铉,酷耽玉著,垂五十年,时无其比,晚节获《峰山碑》摸本,师其笔力,自谓得思于天人之际。因是广求,己之旧迹,焚掷略尽。文宝受学徐门,粗坚企及之志。太平兴国五年春再举进士,不中。东适齐鲁,客邹邑,登峄山,求访秦碑,邀然无睹。逮于旬浃,怊怅于榛芜之下,惜其神踪将坠于世。今以徐所授摸本,刊石于长安故都国子学,庶博雅君子见先儒之指归。淳化四年八月十五日,承奉郎守太常博士、陕府西诸州水陆计度转运副使、赐排鱼袋郑文宝记。

刘之美跋(元代摹刻碑)

宋元祐八年,张文仲于北海王君向获李斯小篆,刻诸厅之峄阴堂,盖秦二世登峄山颂始皇帝功德之谓也。迨圣朝至元廿有九年,转官达鲁花赤进义副尉木忽难,畏□人氏;县尹宋德,乃夏津人也;主簿兼尉董全,河间人,叹是碑残缺,恐致泯绝,乃命工砻石,模刻于其傍,庶为后世不朽之传。夫李斯相秦,□儒虐民。其行事也,孰不非之?然其书法之妙,古今称最。宁因所短。□废其所长者哉?

岁在壬辰三月下旬有二日

里人刘之美记

常泰……

(说明:释文据宋代摹刻碑,与元代摹刻碑不同之处于括号内注明;□表示缺一字;……表示缺若干字;=表示合文。)

峄山刻石 ,秦代刻石,李斯小篆

笔法上,《峄山刻石》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起笔藏锋,行笔正锋,收笔回锋,法度十分严谨。这种对中锋圆笔的绝对强调,表现了秦人对殷周古文书法的审美经验的总结和提炼。其次,行笔迟涩,线条具有浑劲圆凝的强烈质感。这种具有强烈质感的线条也是中锋圆笔的结果,对这种线条,前人有“书如铁石”“千钧强弩”的称誉。再次,在笔势方面,宛转圆活的曲笔和挺拔沉着的直笔交互为用,构成笔势变化律动的美,而在曲笔和直笔彼此转换的过程中,纵横牵掣,钩环盘纡。

结体上,《峄山刻石》具有明显的中正、匀称、严整有序、封闭内向而趋于静态的审美特征。其中正的特点表现为字的中轴线左右两侧体量的对称和平衡上,笔画的分布是围绕着中轴线展开的。其匀称表现为笔画(实)间空白(虚)处的均匀及虚实的对比与和谐。笔画排列有条不紊,绝无张扬轻滑和失控处,使结字给人以严整有序而内向之感。以上这些特点综合起来即可表现为结体的静态美。其结体虽然沉静,但绝不呆板,这与其纵向展开的字势有密切的关系。总体来看,其结体布白均匀。从横向看,这样的特点是一丝不苟的;但是,从纵向看,在保证横向笔画间的空白基本一致的前提下,将横向笔画稍向上提,使一些字的下部留有较大空白,造成上紧下松的对比效果,取得了纵向的字势。这样,既抬高了字的重心,示人以高峻肃穆,又以此调整全篇的疏密关系,在统一中寓以变化,也就避免了呆板。此外,其字形大多呈长方形,但是正方形甚至扁形的字也占有一定的比例,也使其结字灵活而不僵化。

章法上,《峄山刻石》通篇的分行布白是严谨有序而又不失灵动的,纵成行横成列,上下左右通达,但行间空白和列间空白都不是严格整齐的,而是有参差出入的,再加上单字笔画多不同所造成疏密不一的随机分布等因素,使得其章法特点更加耐人寻味。

本文地址:http://guanyikai.com/712.html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由 书法培训班 编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日内删除。
本站告知:内容仅为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