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联》书法《行书七言联》书法,郑板桥的书法
清朝“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1693年——1765年),原名燮,号板桥,人称板桥居士。
郑板桥是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进士。官至山东范县、淮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卖画为生。
郑板桥一生精通诗书画,并有“三绝”的美誉。其实多才多艺的板桥居士除了诗书画,他还有创作对联的顶尖技艺。
郑板桥由于有诗书画“三绝”,所以他创作的对联也经常与其他“三绝”交叉配套,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比如有书法对联,就是把对联书写在条幅上;又比如书画对联,就是题在画上的对联,俗称题画联。
郑板桥的书法对联有八字四言超短联:
移花得蝶买石饶云
此联为郑板桥题扬州勺园水门联。
“得蝶”意为引来蝴蝶,郑板桥诗有“花因露重留蝴蝶”之句。
“买石饶云”,则指假山石映入水中,仿佛使得倒映在水中的云块增多。
花木山石原本是园林中的常见之物,却因为想象力丰富的“得蝶”和“饶云”之说,显得更加生机盎然,风姿绰约,也给人带来了无限美好的遐想。
还有十字五言短联:
妙墨旋疑漏雄才欲唾珠
其意指创作时文思泉涌,如同大雨时屋檐漏水,倾盆而下;而雄辩时滔滔不绝,唾沫横飞,犹如玉珠键溅盘。
也有常见的十四字七言联,比如:
藏书何止三万册种树常教四十圃
此联意思是藏书远远不止三万册,栽种的树木超过四十个苗圃。
寓意为耕读世家,读书耕作两不误,实乃向往的生活。
题画联不仅可以丰富画面的整体美感,也可以解释画意、增添情趣,从而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郑板桥擅长画竹子和梅花,曾经创作题《竹梅图》联:
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此联名义上为颂竹梅,实际上为称颂人品。
上联赞誉竹子谦虚的美德,下联刻画梅花高洁的精神。
旧时的知识分子,倘若能做到这两点,便可以算是具备完美的人格了。
郑板桥还有题画竹联一副:
未出土时先有节纵凌云处也无心
此联借写竹之特性,赞美有节操而谦虚的人品。
乾隆十七年(1752),郑板桥已在潍县任上任职六年,时值自己六十寿辰,于是以六十年人生感悟和官场阅历,写下了一副长联:
常如作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叶赏心旧纸,放浪吟哦,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
上联大意是:人生如做客一样短暂,何必奢求康寿、安宁?只要有钱可用,有酒可饮,有米下锅,能摊开几页遂心的旧纸,无拘无束地吟诗作对,兴趣广阔,脾性纯真,使五官的灵敏胜过多种感觉器官,生活随兴胜过做任何高官,享受任何厚禄,因此活到六十岁还如同少年一般。
下联大意是:如果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成仙,目标过高,不切实际,岂不是作茧自缚,空生烦恼。只要不被世俗的声音所干扰,不为世俗的物欲所诱惑,不为世俗的事情所拖累,以大自然为题材,常有赏心画作完成。晚睡早起,珍惜时光,这样的清闲日子一天可抵两天,如此算来活到六十岁已相当于在人世间呆了一百岁还多。
潍县是和扬州一样,是对郑板桥一生有重大影响的地方。在潍县任职七年,无论是政绩、思想还是诗文书画,郑板桥都达到了巅峰。但由于其“怪才”的秉性,难以适应宦海风险,此时已萌生去意。
从联语中可以读出他不入俗流,无拘无束的自由天性和诗画为伴,知足常乐的生活态度;也可以读出他构思新奇,用语诙谐,对仗工整的诗文功夫;还可以读出他洞察世事,从容豁达,独树一帜的个性色彩。
郑板桥善画竹,由于他深厚的诗文功底,他也在诗中、在画上写竹。他在《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说: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他画中的竹子不仅是自然竹子的艺术“再现”,而是从萧萧的竹声,联想到百姓困苦,一枝一叶,都寄托了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可正是这样一位受到百姓爱戴的“七品官耳”,在花甲之年,却仍然“不识时务”地为民请赈,得罪权贵,再加上其狂放不羁的品格惹怒上吏,被罗织罪名,在其过完六十岁生日一年后(乾隆十八年春)被免官。若不是山东巡抚包括的极力庇护,和其“诗书画三绝”的声名远播,在被人罗织的的“二十款大罪”的弹劾状上,乾隆帝是不会“法外开恩”,御批其“罢黜归耕”的。
被贬官后离开潍县临行前,郑板桥还是借竹作画题诗: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囊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竹渔竿。
此诗抒发了郑板桥甘愿弃官为民,寂寥淡远的平静心态。
至于郑板桥那首脍炙人口题画诗《竹石》是直接借竹抒发了自己洒脱、豁达的胸臆。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乱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其它如《墨竹图》题诗:
宦海归来两鬓星,春风高卧竹西亭,而今再种扬州竹,依旧江南一片青。
均是借竹而喻,将其高风亮节,坚贞正直,高雅豪迈等气韵,表现得淋漓尽致。
以上郑板桥的题画诗,看似是本文讨论核心——对联的“题外话”,其实是互相关联,一脉相承的。
回过头来再看郑板桥的六十自寿联,更是可见其人生态度的连贯性,一致性。
从郑板桥这副自寿联中,读者可以看出他愤世嫉俗的情操,同时也可以发现其企求超脱的消极情绪。
古人作自寿联,多喜自誉,但郑板桥却用大白话写大实话,足见其圣哲胸怀和高士品格。
郑板桥晚年在扬州卖画为生,当时江西有个叫张真人的乾隆宠臣,入京朝见,路过扬州,当地商人争相逢迎拍马。
有一位商人请郑板桥为张真人写幅对联,特地差人去张真人老家江西定做了长丈许、宽六尺多的大纸。纸太大,远超出板桥润格中“大幅六两”的意思,商人问价,板桥不假思索开价一千两,来人还价五百。
郑板桥欣然应允,提笔一挥而就,顷成上联:
龙虎山中真宰相
来人赞不绝口,只见板桥放下笔。笑嘻嘻地道:“说好一千两,你只出五百,我只好给你写一半。”商人无奈,只得如数奉上。郑板桥这才写了下联:
麒麟阁下活神仙
这副对联虽然十分通俗易懂,但对仗极其工整,价值千金也绝非浪得虚名。
郑板桥最著名的对联要算其一首为自己书斋所题的七言联了,果爸留至文末压轴献上: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上联的意思是以最简练的笔墨表现最丰富的内容,以少少许胜多多许。比如画兰竹易流于枝蔓,应删繁就简,使得如三秋之树,瘦劲挺秀,没有细枝密叶。
下联的意思是不追赶潮流,不谄媚世风,自劈新路,一如二月红花,一花引来百花开,冰清玉洁,独领风骚,创造与众不同的新格调。
这首自题联正是郑板桥自身书品、诗品、画品、联品乃至人品的真实写照,堪称光照千古,后世贤人仰慕之至。
郑板桥的绝妙对联还有很多,不少作品的真迹还珍藏于各地博物馆,成为各个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同时也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瑰宝。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由 书法培训班 编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日内删除。 本站告知:内容仅为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