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书》书法,郑板桥的书法

 関壹開書画   2023-08-25 11:27   1,107 次浏览 人阅读  0 条评论

《论书》书法,郑板桥的书法

结字大大小小,笔划粗粗细细,态势欹欹斜斜,点画、提按、使转如乐行于耳,鸟飞于空,鱼游于水,在一种态情任意的节律中显露着骨力和神采。

《论书》书法,郑板桥的书法

郑板桥 书论

立轴 水墨纸本

钤 印:郑板桥(白文)、丙辰进士(朱文)、乾隆东封书画史(白文)

款 识:为晓楼年学长兄,板桥郑燮。

释 文:其述形似,则有张吏云:“奔蛇走虺势入座,骤雨旋风声满堂。”王永州邕云:“初疑轻烟澹古松,又似山开万仞。”窦御史冀云:“寒猿饮水撼枯藤,壮士拔山伸劲铁。”

郑板桥(1693-1766年),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但在画之外,其书法亦堪称一绝,其诗书画世称“三绝”。其楷书、草书、隶书均有雄厚的基本功力,但并不能真正代表板桥书法的面貌。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吸取碑与帖的精华,侧重取法金石碑板,对汉字字形进行夸张、变形,以隶楷行草四体相参,加入兰竹笔意,特色鲜明,书中有画,找到了书画同理的客观规律和创作途径,点画诙谐幽默,别树一帜地创造出了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崭新书体——“六分半书”。张扬的个性使郑板桥在康乾时期的众多书家中脱颖而出,在中国书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临怀素自叙帖》,是郑板桥独具特色的“六分半书”。书法文曰:“其述形似,则有张礼部云:‘奔蛇走虺势入座,骤雨旋风声满堂。’王永州邕云:‘初疑轻烟淡古松,又似山开万仞峰。’窦御史冀云:‘寒猿饮水撼古藤,壮士拔山伸劲铁。’”落款:“为晓楼年学长兄,板桥郑燮。”钤“郑板桥”白文印、 “丙辰进士”朱文印、“乾隆东封书画史”白文印。由《补陀洛伽之室藏书画》出版著录。

郑板桥对传统书法的学习,是博学众长、融会贯通的,帖学盛行的年代开创学碑风气,并将碑学意味的书法融入到对古帖的临摹之中,除此帖之外南通博物苑藏,镇江市博物苑等也藏有节临《自叙帖》的书法作品。该帖笔画粗细长短、墨色浓淡相间,字形大小不一、错落有致。是郑板桥成熟时期的作品,他随心所欲地驾驭各种字体,摆脱了早期“六分半书”的生硬感,篆隶的圆润厚重,行书的活泼飘逸,草书的纵逸奔放,在其笔下达到了高度的和谐,通过笔法的提按顿挫,轻重疾徐的运笔节奏的把握,使墨色产生强烈的浓淡变化,效果极佳。“乱石铺街”的章法内在充满着丰富的变化,在对立冲突中达到一种和谐统一的状态。

本文地址:http://guanyikai.com/347.html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由 书法培训班 编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日内删除。
本站告知:内容仅为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