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猛龙碑-北魏碑刻

 関壹開書画   2023-12-16 15:03   1,138 次浏览 人阅读  0 条评论

张猛龙碑-北魏碑刻。

《张猛龙碑》全称《魏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此碑立于北魏正光三年(522年),碑上无撰书人姓名。书体为楷书。现藏于山东曲阜汉魏碑刻陈列馆之内。

《张猛龙碑》碑高280厘米,宽123厘米,其中碑身高153厘米,宽87厘米,碑额高44厘米,宽40厘米。碑额三行12字。碑阳26行,满行46字,末四行为题名年月,主要赞颂鲁郡太守张猛龙兴办学校等功绩德行;碑阴12列题名,每列2行至22行不等,共156行,记立碑关系诸人的官名姓氏等。《张猛龙碑》的书法艺术风格,即险绝竣逸,又浑穆雍容;既奇趣灵动,又古朴典雅。通于齐整中求庄和,庄和中求变化,自然流畅,逸气横生。该碑是北魏碑刻中最享盛誉的作品,为精严雅正书风的代表。

张猛龙碑-北魏碑刻

【碑额】

魏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

【碑阳】

君讳猛龙,字神囧,南阳白水人也。其氏族分兴,源流所出,故已备详,世录不复具载。□□□□盛,蓊郁于帝皇之始,德星□□曜像于朱鸟之间;渊玄万壑之中;巉岩千峰之上。弈叶清高,焕乎篇牍矣。周宣时。□□张仲。诗人咏其孝友。光缉姬氏。中兴是赖。晋大夫张老,《春秋》嘉其声绩。汉初赵景王张耳,浮沉秦汉之间,终跨列士之赏。才(擢)干世□君其后也!

魏明帝景初中西中郎将、使持节、平西将军、凉州刺史瑍之十世孙。八世祖轨帝永兴中使持节、安西将军、护羌校尉、凉州刺史、西平公。七世祖素。轨(䡄)之第三子;晋明帝太宁中临羌都尉、平西将军、西海晋昌金城武威四郡太守。遂家武威。高祖钟,信凉州武宣王大沮渠时,建威将军、武威太守。曾祖章,伪凉举秀才,本州治中从事史,西海乐都二郡太守。还朝尚书祠部郎、羽林监。祖兴宗,伪凉都营护军、建节将军、饶河黄河二郡太守。父生乐,□□□□□□□□□□□□□归国。青衿之志,白首方坚。

君体禀河灵,神资岳(甚)秀,桂质兰仪。点弱露以怀芳;松心□节,□□□□□□□□□成。自(目)□□朗,若新蘅之当春,初荷之出水。入孝出第,邦闾有名。虽黄金未应,无惭郭氏友朋。□□交游□□□□超遥蒙筝人表,年廿七,遭父忧。寝食过礼,泣血情深。假使曾、柴更世,宁异今德?既倾乾覆,唯恃坤慈。冬温夏凊,晓夕承奉。家贫致养,不辞采运之懃(勤)。年卅九,丁母艰。勺饮不入,偷魂七朝。磬力尽思,备之生死。脱时当宣尼无愧。深叹每事过人。孤风独起,令誉日新,声驰天紫。以延昌中出身,除奉朝请,优游文省;朋侪慕其雅尚。朝廷以君荫望如此,德□宣畅。以熙平之年除鲁郡太守。治民以礼,移风以乐;如伤之痛,无怠于夙宵;若子之爱,有怀于心目。是使学校克(剋)修,比屋清业。农弃(桑)劝课,田织以登。入璄(境)观朝,莫不礼让。化感无心,草石如(知)变。恩及泉水(木),禽鱼自安。胜残不待;赊年有成。期月而已。遂令讲习之音,再声于阙里;来苏之歌,复咏于洙(诛)中。京兆五守。无以剋(克)加;河南二尹,裁可若兹。虽名位未上,风□□□且易俗之□。黄侯不足比功。宵鱼之感,密子宁独称德?至乃辞金、退玉之贞耿、拨葵去织之信义,方之我君,今犹古也!《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实恐韶曦迁影,东风改吹,尽地民庶,逆深泫慕。是以,刊石题咏,以旌盛美。诚文能式,阐鸿□庶,扬烋烈□。其辞曰:

氏焕天文,体承帝胤。神秀春方,灵源在震。积石千寻,长松万刃。轩冕周汉,冠盖魏晋。河灵岳秀,月起景飞。穷神开照,式诞英徽。高山仰止,从善如归。唯德是蹈,唯仁是依。栖迟下庭,素心若雪。鸖(鹤)响难留,清音遐发。天心乃眷,观光玉阙。浣绂紫河,承华烟月。妙简唯□,剖符儒乡。分金沂道,裂锦邹方。春明好养,温而□霜。乃如之人,寔(实)国之良。礼乐□□□□□□□□恤,小大以情,洗濯此群。云褰天净,千里开明。学建礼修(备),风教反正。野畔让耕。林中□□□□□□□□□□中衣可改,留我明圣。何以勿剪,恩深在民。何以凫憘,风化移新。饮河止满,度海迷津。勒石图□,永□□□□。

……荡寇将军,鲁郡丞北平□□□。参军事广平宋抚民。义主骧府骑兵参军骧威府长史征鲁府治城军主□军□。义主本郡二政主簿□□□。义主颜路。义主离狐令宋承憘。汾阳县义主南城令严孝武。义主□贤文。

……阳平县义主、州主簿王盆生。

造颂四年正光三年正月廿三日讫。

【碑阴】

郡中正爰孝伯。中正颜文远。

鲁郡白法相。

功曹史孔晖祖。督鲁弁新阳。

主薄大□元哲。督汶阳弁二县令。

鲁县令杜僧寿。汶阳县令明景欣。

邹县令韩咸。阳平县令卫安族。

开(弁)县令董文定。新阳县令崔咸。

鲁郡士望等。孔文惝,韦(希)斋。□□□。孔文□。孔□□。宋延年。王崇吉。韦文祖。韦清龙。王天念。爱景哲。□春寿。王顺义。□□□。□□□。王兴□。王世遵。王文进。□□隆。沈罗侯。王长佐。敢(严)祖树。王怀月。条苗□。王怀雍。王伯欣。柏奴□。严武□。孔伏恩。孔□度。柏桃林。□官王珍度(庆)。

□事张伯奴.录事孔神祚。

西曹掾李神虎。户曹掾董荣祚。户曹掾卜僧礼。金曹掾夏暎祖。租曹掾夏骠骑。租曹掾夏荣(众)贵。兵曹掾颜荣茂。法曹掾薛胡仁。法曹掾苗祖怜。集曹掾孔景进。集曹掾孙灵援。西曹佐星桃符。西曹佐泰荣族。户曹佐卜天□。户曹佐王德仁。户曹佐邵虎标。户曹佐樊道融。户曹佐任荣族。金曹佐彭神景。金曹佐张灵祚。

租曹佐任文建。租曹佐夏万秋。祖曹佐张众德。兵曹佐苗桃符。兵曹佐夏文挤法曹佐尚神晖。法曹佐□□□。法曹佐李智恷。法曹佐常丘景祥。集曹佐王道援。集曹佐朱伯憘。

鲁县族望。□贰。□从授。颜骠。白文雍。□苌生。王寄生。张神征。□广由。□□。任道怀。邹天佑。高堆。柏聪明。张虎文。辛伯仁。胡外之。于昙嵩。胡方进。成难生。颜龟。□普憘。陈叔轨。成规之。□业治。孔骑之。颜乞。颜晕兰。张僧坦。王道林。张句生。张闪于景晕。成惠。高昙贵。张兆脱。许畲。孙寄生。张升。张显和成洛州。王愿生。

汶阳县族望。鲍黄头。高文景。彭定安。彭超越。孙文俊。成公兴。孙文慎。若奉伯。管幽州。

邹县族望。徐伯援。

阳平县族望。吴安世。聂□。

弁县族望。隽伯符。陈道怜。公乘伏德。

新阳县族望。田忘乌。□□□。□□□。樊可憘。田天明。雷天宝。田肆□。雷僧强。梅天念。雷天恩。雷良振。田宜标。万方贵。梅僧援。雷普明。田阿清。田惠明。雷乞德。田祖憘。田武男。田□仪

(说明:“□”为已湮灭不可识别的文字;带外框的字体为疑似或据文意等补全的残字)

创作背景

此碑为郡邑吏民颂扬鲁郡太守张猛龙的德行而建。张猛龙史书无记载,不知其详,但据碑刻所记,他是一个兴办学校的人。朱彝尊在《曝书亭集》中说:“《魏鲁郡太守张猛龙碑》,建自正光三年,其得列孔林者,以当时有兴起学校之功也。”北魏时,崇信佛教,较之魏晋清谈尤甚,张猛龙能在那个时候尊师重道,兴办学校,可以说是一个介然特立的人。

从大的背景来看,北魏时期, 社会局势动荡不安, 人们通过佛教思想得以精神寄托、安慰。同时期,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实施改革、积极吸收南方文化,不但促进了农业、手工业的发展,而且人民生活水平和书法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那时,人们不断修建寺庙,造石窟以求消灾得福。同时,由于佛道、老庄思想的渗透,北朝倡导尚武精神,同时也使《张猛龙碑》流露出豪放纵逸的艺术风格。

艺术鉴赏

笔法
《张猛龙碑》的笔法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1.笔法主要基调是方圆兼备,以方笔为主。2.少数字近方少圆,点画较为方博。3.少数字近圆少方,点画以提为主,提中有顿。4.部分字有行书笔意。

《张猛龙碑》以方笔为主,方、折果敢迅疾,意趣横生,笔处棱角分明,笔画上表现了力的强度;气质上豪健泼辣,浑劲厚实。亦用圆笔,圆笔凝重端稳,气势雄强,笔锋雄强敦厚,潇洒自然,创造了一种天真活泼,激越昂扬的意境。

以下是对于《张猛龙碑》典型用笔的简要分析:

一、点法

魏碑中的点画,凡点必侧,不是向左倾,就是向右倾,《张猛龙碑》中的点画,虽以方笔为主,但在点画的运用上,亦合乎“侧锋峻落,回锋收笔”的书法美学原则。

二、横

《张猛龙碑》的横画,以方横为主,亦有圆者。横画沉着厚重,气势雄浑,符合当时北朝人粗旷的性格特点。起笔有藏有露,变化多端,其基本写法为逆锋起笔向右折,竖下笔,截成方头,然后再往右行,行至末端稍提笔,顿笔,然后,向左回锋收笔。《张猛龙碑》最富有特点的横画便是左低右高之势,横画起笔或圆或方,起笔角度多变;横画向右上方倾斜,呈俯仰之势;横画重叠,却各具姿态,无一雷同。如“辞”字:“舌”部首笔露锋竖切取侧势,然后捻管外旋,笔毫由侧锋转为中锋,至尾端提锋收笔。次笔,藏锋入笔,体态向右上方倾斜,方圆结合,中实内涵。“辛”部,横画较密集,长短横交错,用笔方法大同小异,但却通过粗细和体式的变化,安排的自然天成,妙趣盎然。

三、竖

《张猛龙碑》中竖画的形态主要有两种,一是垂露,二是悬针。笔锋先由下而上逆行,顿成方笔;稍提笔,中锋向下运行,至末端顿笔,回锋向上收笔; 悬针与垂露的差别主要是收笔的动作,一是笔回,二是意回。

四、撇

《张猛龙碑》中“撇”的形态有很多种,主要有短撇、长腰撇、竖撇、回锋撇等等。此碑的典型撇法是长撇,具有飘逸多姿、曲中尽美的特色。起笔或方切或圆转,方圆富于变化;翻锋转入中锋行笔,略有弯意,笔意自然;至收笔处笔锋稍停,在向左强力撇出。如“春”字的撇画,较方厚,逆锋先向右上,顿笔后回转笔锋向左下方撇出,要中锋行笔。 撇画较长,笔画富有变化,显得强而有力。

五、捺

《张猛龙碑》中的捺画,笔势开张,其形态呈一波三折,其关键处是在笔锋行至捺根部位时。起笔或藏于前一笔画之中,或切锋起笔;捺画较平直,少弧度; 收笔形态多变,重按撇出,呈方切之态,或转笔回锋,向左上收笔,形方亦圆。如“之”字的捺画,竖切露锋起笔,著力过笔涩向右下,至尾端,笔尽势收,气势逆回有力。

六、钩

《张猛龙碑》中钩法形态多变,或方劲有力或呈外方内圆之态; 笔法丰富,或提或按,或抢或蹲,出钩方向也不尽相同。书写方法为出钩前要蓄势,然后顺势捻管调锋剔出,力量凝聚在尖端,给人以键、锐之感。

线条

《张猛龙碑》线条爽朗、劲健,线条在笔者的书写中运动,再加上技法的巧妙运用,运动在不规则中震颤,线条的轮廓戥呈现出微小的起伏变化,赋予了线条自己的生命力。《张猛龙碑》工整而不呆板、清逸而不浮华、秀雅而不媚俗,属于写刻双能的难得碑版。

由于是碑刻的原因,《张猛龙碑》的线条挺立,如长刀大戟,可口锋利,大多都是斩钉截铁的方形起笔,线条挺立,刚硬稳健,但是比起前期的造像记,从《张猛龙碑》身上已经可见南北的融合,逐渐的趋向于秀逸了,从稳健的线条中,能看出撇捺的秀美的弧度,可见已经融入了南方帖学的笔意,不再像前期那么的生硬。

结体

在结体上,其一,整个碑刻布局安排自然,疏密有度。《张猛龙碑》字形的疏密是由笔画的粗细变化形成的。魏碑自隶书演变而来,而隶书在汉代形成,从汉代的书法、瓦当,印章中都可以看出,随字形结构的疏密程度来安排笔画,可以看出分配并不均匀。邓石如形容这类字结体为“字画疏处可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其二,主次错落相应,布白虚实结合。《张猛龙碑》中最突出的地方和隶书相同,便是横画与撇捺,竖线相对与横画与撇捺来说较收敛一些。有些竖线,例如“有”这个字的悬针竖划也为长而挺拔之笔,但纵观整个刻石布局,并不是主流。主笔是一个字的突出炫熠之处。《张猛龙碑》之所以能有细密之妙,正是因为它放的开、收的住,也就是富有大胆放疏之处。大胆而又巧妙的布局,才能于虚实之中从生态势。如“节”字右上的大块布白,使整个字内紧外收,赋予字以一种特殊的生命之美。其三结字错落生趣。《张猛龙碑》虽体势欹侧,但统一性很强。疏密变化为求体势之美,而错落变化为的是打破常规法度,求的是一种“丑”美。这也是魏碑的共同之美。如“露”字的上半部分是向左错位,“侍”字下竖钩与正常写法相比是向左错位的变化手法。几个字都为左上右下的变化之势,更夸张的字如“归”字的下一横掠笔更为夸张。这种变化方式在洛阳时期的楷书中时常见到。《张猛龙碑》中蕴含着很浓厚的篆隶的味道,北魏石刻有很多的书者,工匠随意的增减笔画。通过《张猛龙碑》就不难看出魏碑中字形纷繁,异字连篇。

章法

《张猛龙碑》的章法形式也迥异于其他同时期的碑版、墓志等书法作品。墓志、造像由于书写空间的方正、狭小,故而多有界格,字距、行距较为均匀、齐整。章法形式上给人以规范整肃之感。而《张猛龙碑》的形质较大,通篇气势恢宏,章法上讲求行距大于字距,注重纵行,不拘横列,势取纵式,是北魏书法作品中较为独特的章法风格。在行与行、字与字之间,注意左顾右盼、疏密有致,“阴阳调合”,有韵律感鲜明、跃动感强烈的艺术效果。

名家点评

清·杨守敬:“书法潇洒古淡,奇正相生,六代所以高出唐人者以此”。(《学书迩言》)

清·包世臣:“正书《张猛龙》足继大令,《龙藏寺》足继右军。”(《艺舟双楫》)

清 康有为:“后世称碑之盛者,莫若有唐,名家杰出,诸体并立。然自吾观之,未若魏世也。唐人最讲结构,然向背往来伸缩之法,唐世之碑,孰能比《杨翚》、《贾思伯》、《张猛龙》也!其笔气浑厚,意态跳宕;长短大小,各因其体;分期分批行布白,自妙其致;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藏奇崛于方平之内,皆极精采。作字工夫,斯为第一,可谓人巧极而天工错矣。”“《张猛龙》为正体变态之宗。如周公制礼,事事皆美善。”“《张猛龙碑》结构为书家之至,而短长俯仰,各随其体。吾于正书取《张猛龙》,各极其变化也。”(《广艺舟双楫》)

清·沈曾植:“光绪中叶,学者始重《张猛龙碑》。然学如牛毛,成如麟角。北碑惟此骨韵俱高,敛分入篆。信本(欧阳询)晚发瓣香,始皆在此。醴泉(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的近而度不和,化度(欧阳询《化度寺碑》)骨近而气不雄,信手造谐不可几也。”“风力危峭,奄有钟梁胜景,而终幅不染一分笔,与北碑他刻纵意抒写者不同。”(《海日楼札丛》)

现代·启功:“真书至六朝,体势始定。着重羲献之后,南如贝义渊,北如朱义章、王远,偶于石刻见其姓名。其他巨匠,淹没无闻者,不知凡几,盖当时风尚,例不书名也。《张猛龙碑》在北朝诸碑中,允为冠冕。龙门诸记,豪气有余,而未免于粗犷逼人;芒山诸志,精美不乏,而未免于千篇一律。惟此碑骨格权奇,富于变化,今之形,古之韵,备于其间,非他刻所能比拟。”(《论书绝句》)

后世影响

《张猛龙碑》为唐楷的形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唐初楷书大家欧阳询、虞世南就直接受《张猛龙碑》的影响。直到清代碑学的再次兴起,魏碑重新受到重视,当时持别提倡《张猛龙碑》,许多书法家如王遐举、徐本一、涂庆宝先生等无不受到《张猛龙碑》的影响。清代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将《张猛龙碑》列为“精品上”。自此,历代的书法家在创新变革中也多从《张猛龙碑》汲取有益的精髓。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邮政局为了展现中华民族书法艺术的风采,于2007年11月15日发行特种邮票《中国古代书法——楷书》,其中一枚便是《张猛龙碑》(右图第一排第二列)。

历史传承

《张猛龙碑》原存孔庙同文门下,1978年移入东庑,1998年移入汉魏碑刻陈列馆。

版本信息

诸家对此碑之考据不尽相同,宜综合全面审之,而不能以一字之时代定全拓之时代,因为此碑拓本涂描伪本甚多。

明中叶拓本,首行“不复具载”之“具”字中间第三短横完好,明末其间已泐一小块。第二行“周宣王时”之“时”的“日”部完好,而且下也不连石花,稍晚则与下石花连。“时”右边寺部可见三横。第十八行“冠盖普”之“盖魏”之间石花仅如指顶,与两间均不相连。

明拓本,第二行“时”之寺部尚可见两横第十行“冬温夏清”之“冬”字完好无损,稍晚则“冬”字第二撇末端已有泐痕。第十七行“庶扬烈”之“庶”字完好。第十八行“盖魏”间石花增大,但未伤及“盖”字。

清初拓本,第十行“冬”字第二撇末端微损,第十八行“盖魏”间石花已上连“盖”字左下,“魏”字完好。

雍乾拓本,“盖魏”两字皆半损。

乾嘉拓本,第十行“冬温夏清”之“冬夏”虽损犹存,第十八行“汉冠盖魏晋河灵”七字全损。

咸道拓本,第五行“第三子”之“三”字完好,第八行“松”字右下完好。稍旧拓本,首行“具”字右上尚未与石花相连,第六行“武宣王大沮”之“大”字完好。

近拓上截漫漶,损泐字画更多,远不如稍旧之拓。另外此碑在明清之间均未拓碑额与碑阴,完全者当为较晚拓本或碑额、碑阴系后配。

本文地址:http://guanyikai.com/842.html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由 书法培训班 编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日内删除。
本站告知:内容仅为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