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友帖-草书九帖之四-北宋米芾书法作品
芾《吾友帖》(草书九帖之四),纸本,草书,纵25.2厘米,横39厘米,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文中所提“出二王外”、“晋人古气”都可以看出米芾的书法艺术目标,即超越传统王字,而追求晋人纯古的风韵。
米芾虽个性独特,其书特点鲜明,但在评论他人书法作品时,却要求语言平直明白,反对过分渲染,反对文学色彩过浓的品评。他在《海岳名言》中云:“历观前贤论书,征引迂远,比况奇巧,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是何等语?或遣词求工,去法逾远,无益学者。故吾所论,要在入人,不为溢辞。”
米芾反对前人论书言辞隐晦、不明了,用“迂远”、“奇巧”的语言来表达不甚清晰的态度。其实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在传递书家主体感情时是隐性的、朦胧的,很难直接说得清楚的。书法的品评只能用具象的事物来显示其抽象的性质,因此“比况”实际上已成为传统书评的唯一方法。“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是梁武帝评王羲之语,但却是抄袭臣子袁昂《古今书评》中评萧思话的赞语。而他评萧思话和王僧虔者,又是照搬袁氏评薄绍之和王羲之的。这种抄袭本身已混淆了视听,几乎是如食鸡肋。“米氏提倡的原则是‘要在入人’,所谓‘入人’,也就是意义明确,使人了然。”
为了表明自己的观点,米芾也写了一篇《书评》,以此作为品评书法的典范,绝大部分是用人或事做喻,离读者的生活稍近一些。语言相对来说要平直明了,形象性更强。但对于这些书家的风格,仍然要靠读者发挥想象,且米芾所举的例子,本身就是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读者的想象理解也千差万别。尤其是他评价沈传师“如龙游天表,虎居溪旁,神清自如,骨法清灵”,正是自己所批评的“迂远”和“奇巧”,自己成了自己批评的靶子,这倒是米芾没想到的。
作者简介
米芾(1051-1107) ,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祖籍山西,迁居襄阳,有“米襄阳”之称。史传说他个性怪异,喜穿唐服,嗜洁成癖,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他六岁熟读诗百首,七岁学书,十岁写碑,二十一岁步入官场,确实是个早熟的怪才。在书法上,他是“宋四书家”(苏、米、黄、蔡)之一,又首屈一指。其书体潇散奔放,又严于法度,苏东坡盛赞其“真、草、隶、篆,如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另一方面,他又独创山水画中的“米家云山”之法,善以“模糊”的笔墨作云雾迷漫的江南景色,用大小错落的浓墨、焦墨、横点、点簇来再现层层山头,世称“米点”。为后世许多画家所倾慕,争相仿效。他的儿子米友仁,留世作品较多,使这种画风得以延续,致使“文人画”风上一新台阶,为画史所称道。米芾究竟以书为尚,还是以画为尚,史家各有侧重。
米芾,中国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号襄阳居士、海岳山人等。祖籍太原,后迁居湖北襄阳,长期居润州 (今江苏镇江) 。曾任校书郎 、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善诗,工书法,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初师欧阳询、柳公权 ,字体紧结,笔画挺拔劲健,后转师王羲之、王献之,体势展拓,笔致浑厚爽劲,自谓“刷字”,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宋代四大书法家。其绘画擅长枯木竹石,尤工水墨山水。以书法中的点入画,用大笔触水墨表现烟云风雨变幻中的江南山水,人称米氏云山,富有创造性。米芾传世的书法墨迹有《向太后挽辞》、《蜀素帖》、《苕溪诗帖》、《拜中岳命帖》、《虹县诗卷》 、《 草书九帖 》、《 多景楼诗帖》等,无绘画作品传世。著《山林集》,已佚。其书画理论见于所著《书史》、《画史》、《宝章待访录》等书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由 书法培训班 编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日内删除。 本站告知:内容仅为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